40多年前,作为医生的我破获了一起谋杀案 | 心路医路
作者:戚文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
本文内容首发于心路医路《凝岁月于心》,授权医脉通独家发布电子版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,我们刚毕业,那个时候的我们已经学习了多年的医学知识,但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,却是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慢慢感悟出来的。为医之道,唯心至臻,真正优秀的医生,内心应该是对患者充满人文关怀的。只有心中对患者有所牵挂,才能肩负起治病救人的责任,点燃病患内心的希望,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。
突然离世的20多岁小伙
毕业之后,我做住院医师时遇到过一个20多岁的年轻患者。小伙子马上就要结婚了,来医院前的一个周末还在公园里和女朋友划船呢,但是这个礼拜就突然昏迷了。在上海很多家医院检查过,都说是巩膜发黄,但为什么会突然昏迷,却一直都没有人能解释清楚。可是,就是在那天夜里2点多钟,小伙子竟然突然离世了。
刚刚毕业的我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小伙子去世得如此突然,我自己也是完全不能理解。虽然多家医院都没能查明病因,但身为医生,怎么能就这样任由患者稀里糊涂就去世呢! 思来想去,患者巩膜发黄,很有可能是肝有问题。那时候我看过有医生做肝脏穿刺,于是我当天半夜里就跑到附近供应社借了肝穿刺的包,一个人从病房跑到了太平间,里面五六张床,躺着一个个包好的尸体。我分不出哪个是刚死的那个青年,只能一个个去看,一直看到第3个才发现是他。我迅速地在他身上做了肝穿刺,用最快的速度回到病房,第二天一大早就把组织提取物拿到了化验室。
化验结果出来,果然是急性黄色肝委缩,是急性重症肝炎导致患者深度昏迷乃至死亡,而且有非常强的传染性。情况如此紧急,我们立即通知了家属对死者生前一切用品进行消毒,患者家属也在清楚死亡原因之后慢慢理解并接受了这一事实。
图源 | pexels
虽然医学的探索永远没有尽头,医生也不可能治愈世上所有的疾病,甚至有些都不能说明原因。但作为医生,我们却应该时刻秉持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,给患者一个交代,给家属一个交代,更是给我们自己一个交代。当时,老主任表扬我,说我做得好,有钻研精神和责任心。但是以后不能再一个人去太平间去做检验,应事先得到他们的许可,不然对家属来说不公平。
猝死的“心脏病”女患者
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是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。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感,医生除了带给患者一副健康的身体外,更能还给公众一份不为人知的真相。当然,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,对患者症状的细心观察,对每一环节的细节关注,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1974年,我在医院负责急诊,晚上8点多送来了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。这名患者是由她姐姐送到医院来的,解释说患者其实是苏州人,来上海只是玩一天,第二天就准备回去的,没想到临睡前吃了一个胶囊,就忽然停止了呼吸。我检查时她的瞳孔都放大了,心跳也已经停止。患者姐姐拿出一个有心脏病记录的病例本给我看,解释说患者患心脏病很久了,每天都吃苏州医生给的胶囊。可是据我了解,当时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根本就没有胶囊制剂的!
患者为什么会突然死亡?不可能没有原因啊!可是患者已经死亡,死亡证明单是不是要现在就开出呢?当我内心陷入纠结的时候,她姐姐忽然跑来说跟患者爱人联系上了,说患者爱人是苏州公安局分局局长,当晚就能赶过来。听到这里,我立刻决定暂缓书写死亡证明材料!我找来护士把患者推到抢救室,通知刑事班和公安局,并抽取了死者胃液进行化验。等到交接时,我还特地叮嘱值班医生:绝对不能让患者爱人见患者,更不能给他带走尸体!患者忽然昏迷死亡,而且速度如此之快,我怀疑她是中毒,而且是氰化钾中毒!
第二天中午,公安局就找到了我(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公安找),化验结果果然是氰化钾强阳性!而患者爱人,在公安在找他谈过话之后,如实交代了罪行。看似普通的患者昏迷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令人震惊的投毒事件,这在当时也极为轰动,多家报纸也都刊登了这则消息,上海市还给我颁发了“上海市优秀民兵”。
图源 | pexels
后来,公安局问我怀疑的原因。
我说:“第一,在那个年代,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是根本没有胶囊的,苏州的医生怎么会给患者开胶囊药;第二,只是来上海玩一天,为什么带病历卡呢?并且只带了一片药;第三,她爱人作为公安局局长,也不值班,为什么晚上10点多还留在单位?很有可能是在等死亡的消息。根据这三点,我就有理由怀疑他。化验如果没有问题,对患者也没损害;有问题,肯定就要侦查。”
后来才知道,两夫妻出生在农村,结婚后,男人事业如日中天,与别的女性发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。当时离婚还很难,他本想在苏州谋害妻子,但为了不引人怀疑,就决定让妻子死在上海姐姐的家里,所以早就悄悄把病例本放进了妻子包里。据他交代,甚至苏州的病历本都是他伪造的,妻子其实什么病也没有,他以此理由长期给妻子吃药,以前每天吃的胶囊里是淀粉,这次换成了毒药。
鉴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,可能会遇到一些常人不会遇到的情况。作为医生,我们更是要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,敢于怀疑,才能挖掘背后的真相,做到对患者负责。这就是医生的天职。
回归临床,回归基本功
以前上山下乡,我到松江人民医院里代教。一天一个医疗点给我打电话,说一个只有20多岁的年轻患者却出现一直大喘气的情况。给患者做了心电图,也开了心力衰竭的药,可都没有效果。我去检查,叩诊发现胸两侧声音不一样,一边有高清音,因此判断患者不是心脏问题,而是气胸。这考察的就是医生听诊的基本功。后来我给患者扎进去一个针筒,针芯顶出来了,这肯定就是张力性气胸啊!胸腔里的压力太高,才会把针芯顶出来,障碍性气胸,肺大泡破了。于是我们马上把患者送去上海医院,晚上手术就把问题解决了。
针扎进胸,既做了诊断,又做了简单治疗。针头放在里面,可以一直把气排出。一个针头就救了患者一命。患者父亲流着泪对我说“医生真本事,一个针筒救了我儿子一命。”
“文革”的时候虽然社会比较混乱,我却在那段时间学习到很多东西。当时,有一个毕业五六年的医生做病房组长,病房里五六十个患者都是转院过来的。很多病得亲自看,这给了我很好的机会,我看了好多患者,也有好多疾病不知道怎么治,然后我就去看书。理论指导实践,反复几次之后,填补了我临床、理论和经验很多方面的不足。自此之后,再看到复杂的病例时,我就可以应付自如了。
现在有很多医生比较重视操作性的技术,就是因为比较容易出名。但是有时候经验不足,查房也是走马观花,开药时不能完全了解患者的病情,基本理论不足,基本功更是不够。甚至有些医生看病像是服务员“点菜”,看病、化验、开药就是全部,连听筒都不会用,我觉得这一点是做得非常不好的。
做医生就要做一个全面的临床医生,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。从理论——实践,再从实践——理论,理论指导实践,实践提升理论。反复几次才能丰富自己的临床基本功知识。反复检查、观察患者的情况,不主观判断。回归人文、回归临床、回归基本功是我们医生要做到的。
心路医路专栏简介
行医路,就医路,路路艰辛。 医者心,患者心,心心相印。
从即日起,医脉通与心路医路联手打造《心路医路》专栏,以“探索心路医路,共创医患和谐”为愿景,点滴记录中国医学人文事业发展进程,让医学散发人性关怀与艺术之光辉。每周一、三、六,《心路医路》将持续推出国内既有学术影响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各学科医学“大家”的专著——
传递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,解决青年医生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,从前辈的医学之路和积累的高度中受到启迪,从医学的温暖中汲取力量,让你更懂医学与人文;传递和展示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,让大众了解医生的不易和艰辛,唤起全社会对医生的理解和关爱。
希望每一位关注栏目的青年医生,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能独挡一面的医生的道路上,都能从中感到温暖人心的理解与关怀,从“大医精神”中找到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动力。